找到相关内容1593篇,用时5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妙法莲华经字词注释(2)

    三智中,相对一切智,则指惟佛能得之智。即能以一种智慧觉知一切道法、一切众生之因种,并了达诸法之寂灭相及其行类差别之智。大乘起信诸佛如来离于见相,无所不遍,心真实故,即是诸法之性。自体显照一切妄法...起分见,凡有五类十八见,包括常论四、亦常亦无常论四、边无边论四、种种论四、无因而有论二;末劫末见即依未来后际而起分见,凡有五类四十四见,包括有想论十六种、无想论八种、非有想非无想论八种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969033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思想论纲

    出世,大悲为本。”②中国佛教奉菩萨为理想人格的化身,以救渡一切众生为最高愿望,正如《大乘》所说:“众生如是,甚为可憨。作此思惟,即应勇猛立大誓愿,愿令我心离分别故,遍于十方...了主导的作用。在佛教伦理中,解脱和伦理观融为一体,一方面为佛教伦理提供了信仰基础和心理基础,为信徒的道德实践提供了源泉、动力、信念、意志,另一方面又给佛教义理赋予了伦理意义,要求信徒在佛教道德实践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869069.html
  • 佛学的组织法

      3.大乘终教:指《涅槃经》、《楞严经》、《大乘》、《空性论》等,说一切众生皆当成佛的尽理之教;明体相不二,真如是随缘不变的圆熟之教。  4.大乘顿教:指言论顿亡、理性顿显、解行顿成,不立阶位,一念不生便是佛的教法。如《维摩经》的无言默然、《》的离言真如、禅宗的不立文字等。  5.大乘圆教:指教理行果圆融无碍、圆满自在、重重无尽的一乘佛法。分为同教一乘,如《法华经》;别教一乘,如《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11169144.html
  • 最初的根本佛法

    这是依据《大乘》所说。   四、法界缘起   法界缘起是说万法相互融通,以一法成一切法,以一切法一法,主伴具足,相入相即,圆融无碍而重重无尽。这是华严宗依《华严经》所说。   五、六大缘起  ...佛教史上有名的“初转法轮”。   而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证悟的内容,是宇宙缘起的真理,只是缘起法则深奥难解,佛陀恐怕骤然宣说,将使尚未的众生望而生畏,所以在初转法轮时,佛陀以“四圣谛”来说明众生生死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94569191.html
  • 中国唯识古学心性思想的主题

    义章》因受摄论师影响而出现的混杂。不仅如此,慧远还著有《大乘论义疏》,此疏为现存最早、最完整的《》注疏,因此缘故,有学者干脆将其名为“论师”。[30]这一主张单从慧远晚年之变化、摇摆的理论...   与摄论学派之折中立场不同,地论南道则明确地接受了心性本净、客尘所染的模式而言真心依持说,因此净影慧远的学说中混杂了不少《大乘》的说法。《大乘义章》卷三论及诸识“体相”时说:   如《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0169208.html
  • 瑜伽行派唯识学之结构——再谈无为依与有为依唯识学的区分

    藏思想一直被附属于瑜伽行派学说中,只是传到中国后才出现了分野。如来藏思想与中国本土的“道”思想等的相似性,使如来藏思想在中国迅速扎下根来。而《大乘》等中国如来藏著述的撰造,以及如来藏教派天台、...依唯识学。从《摄大乘》以及〈摄抉择分〉看,无著受空宗思想影响很大,比如将圆成实性诠释为依他性上遍计所执性永无之性,着力否定圆成实性的实体性,因此,他忽视无为依唯识学是自然的。他所著的《显扬圣教论》...

    周贵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02669238.html
  • “十广大佛事”之研究—以《华严经·佛不思议法品》为中心(上)

    ,于卷二经文所曰:“大乘开住胎,合降魔于成道。小乘开降魔,合住胎于托胎。……今欲顺八相之言,且用四教义二文开合为证。”小乘所说的八相如《四教义》卷七所说:“兜率天下、托胎、出生、出家、降魔、成道、转法轮、入涅槃。”大乘的八相如《大乘》卷一所说:“降兜率、入胎、住胎、出胎、出家、成道、转法轮、入灭。”十广大佛事则为:一、佛上生兜率佛事;二、降神处胎佛事 ;三、现生处宫佛事;四、出家佛事;五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1169279.html
  • 杨维中:隋唐佛教心性的四种范式及其比较研究

    四个字概括北宗禅的宗旨——“守本真心”。北宗禅实际上是围绕着这一核心而展开的。北宗诸师固守着达摩以来以真心为本体的立场,是北宗禅之所以区别于南宗禅的关键所在。北宗诸师吸收了《大乘》“一心二门”的...现证法身而得大涅盘之佛果。这一观法中,法藏特别强调须将心调适于华严境界之上而证得“华严三昧”。法藏《华严三昧章》依《》所言的三种心“直心”、“深心”、“大悲心”而成三种“十心”。所谓“直心”是以...

    杨维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3769407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学道者的魔障

    、非现观、惛昧、愚痴、黑闇、不觉。是愚昧无知,不明事理的精神作用。佛典中常以“无明”二字来代替以上诸辞,并有多种分类。例如《大乘》将无明分为根本无明、枝末无明二种:   1.根本无明:又作无始... 《瑜伽师地》卷一,在显色、形色之外,增加表色,使得色尘的分类更加完备。即凡是行、住、坐、卧、取、舍、屈、伸等种种动作形态,明显的表现于外,可以令人看见的,称为表色。   二、声尘   声尘,指耳根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969464.html
  • 唯识论和唯心论的研究和比较

    初祖马鸣著大乘,二世纪龙树菩萨著中论、百论、十二门、大智度论、大乘二十等发扬唯识缘起性空的真义。同时大乘六经已陆续发现,佛学的经、律、三部份逐渐完成。   公元四世纪世亲无著两兄弟菩萨降生...(容受性),我们称为感性………因有了对象而受感觉触时,这对象对表象能力所发生的结果,称为感觉。”(P.41 Critigue of Pure Reason)   他复在先验感觉一章,阐明了这里称为...

    史道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4669484.html